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文件
全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工作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2012-07-23 15:38 来源:浙江地方志字体:【
     按全国、全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要求,经研究,现制定全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工作建设方案。

    一、全国及我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008年以来,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各地从制定规划、建立机构、培养人才、加大投入等方面,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工作进度不断加快,建设水平逐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100多个地级市、300多个县建成了地方志网站,不仅总量逐步增加,而且内容不断丰富。网站建设正由以往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数据库由小容量向大容量发展,地情网由省逐步向省市县三级发展,等等。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呈现方兴未艾的良好发展势头。

    多年来,经各地各部门努力,我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如2002年,省方志办与浙江在线新闻网共同建成了“浙江地方志”网站的前身——“浙江在线•浙江通志”频道,于当年8月8日由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吕祖善同志亲自开通。经过近年来的改版、升级,网站已经成为全省地方志系统的信息平台,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同时,目前全省已有8个市、近20个县(市、区)建成了地方志网站(网页),舟山等地在长期发展中还创造了很多好经验和好做法,宁波市的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已走在全国同行前列,并于2011年9月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全国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这些都值得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学习借鉴。

    但是,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我省的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网站覆盖率不高。目前仍有3个市、70余个县(市、区)尚未建成地方志网站(网页)。二是网站内容较为单一,已建大多数网站都存在信息容量较小、栏目版块较少的情况。三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省各级方志机构普遍未设置专门的信息化工作机构,专业人才普遍缺乏,等等。这些都急需在今后的工作加以改进。

    二、全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信息化建设是地方志事业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地方志工作在新形势下“一业为主、九业并举”的必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夏宝龙省长在全省地方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的总体要求,抓住文化强省建设的大好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大力度,加快进程,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我省地方志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实现质的突破。

    同时也要看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科学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在具体实施时,一要注意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既要立足当前,分清轻重缓急,先易后难,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又要积极谋划长远,扎实有序推进。二要注重整合资源,积极致力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三要着眼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为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促进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全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到“十二五”末期,全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省市县三级地方志机构全部建成网站(网页),省方志办及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建成地情数据库,大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利用志书资源,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尽早与全国实现整体接轨和联网运行。具体任务是:

    (一)以“浙江地方志”网站为主平台,全面建设全省地方志系统网站集群

    网站建设是我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省方志办将对“浙江地方志”网站进行改版、升级,在继续承担全省地方志系统展示工作成绩、交流工作经验、加强学术探讨等职能的同时,逐步增强展示浙江历史文化传统、自然人文景观、社会发展成就的功能。升级后的网站将采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努力建成纵贯古今、横及百科、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大型专题化网站。
各市、县(市、区)要加大地方志网站建设力度。当前,各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尽快建成本级地方志网站(网页)。明年力争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地方志网站集群的建设,并与全国联网。尽早实现中指办“网站由单纯工作网站向综合应用网站发展,由单一网站向网站群发展”的基本目标。

    (二)以各级地方志网站(网页)为基础,逐步建成全省各级地情数据库

    地情数据库建设是我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也是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已经建成网站及数据库的市、县(市、区)地方志机构可按原计划开展工作,未建成的宜按照省方志办统一规划开展工作。力求到“十二五”末,全省三级地情数据库基本建成,及早实现中指办“数据库由小容量向大容量发展,由省级单级数据库向省市县三级数据库发展”的建设目标。

    省方志办将与浙江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力争年内逐步将我省首轮三级志书(包含部分部门志、行业志等)的书目和内容提要、各类重要年鉴书目、重要旧志书目等分类整理导入数据库,尽快完成《浙江省志丛书》66部、首轮市、县(市、区)两级志书101部共约1.5亿字的数字化工作。同时,着手开展对《雍正浙江通志》、《宋元浙江方志集成》、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等各类重要旧志的数字化整理工作,省方志办将与各地方志机构共享已经数字化处理的上述文献资源,为全省的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提供丰富全面的基础数据,初步建成省情数据库。

    各级志书、年鉴、旧志、地情书籍等文献原则上由本级地方志机构负责数字化工作并纳入本级数据库。有条件的单位要积极建设数字方志馆,切实提高地方志的利用效率和社会影响。

    (三)以“在线修志”和“目标管理”为抓手,加快实现地方志工作的现代化转型

    地方志工作的现代化转型是改革纸笔作业的传统工作方式、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地方志编修效率的必由之路。各级地方志机构要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各地政府办公自动化的工作进程,大力推进地方志工作方式的现代化转型。省方志办将结合自身工作,在两方面为全省做出引领示范:

    一是建立在线目标管理系统。本系统直接为《浙江通志》编纂服务。《浙江通志》是一项约102卷、6千万字、由约150多家编纂责任单位参与的庞大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为及时了解各编修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在线目标管理系统将以季度为周期,从成立机构、落实人员、条件保障、卷目论证,直到分纂、总纂、初审、终审等各个环节,对各编修单位和省方志办进行全程实时追踪、量化统计和动态管理,以加强对《浙江通志》编纂工作的管理。

    二是开发在线修志系统。本系统直接为《浙江通志》编纂服务,将实现从搜集资料、撰写文稿到校对编辑等各个程序的网络化操作和文档实时保存,以逐步改变地方志的传统编修方式,以提高《浙江通志》编纂质量。

    待《浙江通志》编修完毕,上述两套系统均可以进行延伸开发,形成志书编纂、管理通用软件系统,在更大范围内供地方志工作者使用。
除上述几项基本任务外,各地、各部门还可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全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地方志机构要充分宣传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多方争取本地本单位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支持,按“一纳入、五到位”要求,努力将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各级政府的工作任务之中。地方志机构内部要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领导重视、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今后,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要成为各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纳入“全省地方志工作示范单位”申报考评内容,成为推动全省工作“一业为主,九业并举”的重要抓手。

    (二)强化队伍建设

    信息化工作技术要求高,知识更新快,为此,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今后,各级地方志机构要将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作为选人、进人、用人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作为在岗人员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以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信息化知识量、工作技能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地各部门可采取培训、研讨、考察等多种方式,逐步增强人员素质。有条件的单位还可成立内设专门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切实推进这项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宏大工程,从大量纸质资料的数字化,到专业人才的引进,再到专业技术设备的购置、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平台和大型数据库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持续的资金投入。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信息化经费保障工作,根据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将信息化专项经费纳入本单位经费预算,同时积极争取发改委、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逐步加大投入。同时,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实行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注重组织协调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专业技术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协同运行。一方面,全省要按中指办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在科学规划、周密安排的基础上,尽早与全国实现整体接轨,联网运行,尽快跟上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除省对市、县(市、区)和省直有关部门有统一要求外,各市在抓好自身规划建设的同时,也应按“九业并举”的统一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对所属各县(市、区)的工作做出统筹规划,提出要求,加强指导。省方志办将从建设规划、运行机制、指导形式、扶持措施等方面逐步加大力度,以形成省方志办与市县的纵向联动和与省直机关的横向协调机制,推进全局工作可持续发展,不断开创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