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天地 >> 红色记忆
十二名浙籍烈士列入全国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发布时间:2015-04-28 08:45 来源:浙江党史网字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无数英烈为挽救民族危亡舍生取义,壮烈牺牲。为永远铭记他们的不朽功勋,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有12名浙江籍烈士、3名曾在浙江战斗过的非浙籍烈士。他们的生平简介如下(按牺牲年份和姓氏笔画排序):

     朱炎晖(1901-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4军85师546旅旅长,瑞安县(今瑞安市)人。毕业于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1932年任61师121旅营长时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在大场、庙行与日军第九师团植田部展开激战,直至白刃搏斗,身负重伤不下火线。1938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94军第185师第546旅少将旅长,在武汉保卫战中阻击金牛地区的日军,展开拉锯式争夺战和肉搏战,身染疾病在担架上指挥战斗。后因敌我兵力、装备悬殊被围,11月3日在突围时中弹,与全旅官兵一同壮烈殉国。牺牲后追晋陆军中将。

   谢升标(1903—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苏浙皖游击司令,临海县(今临海市)人。 毕业于黄埔军校三期。1935年入中央防空学校,卒业后升任上校旅长。抗战爆发后,参加吴淞、大场、南翔诸役,奋勇杀敌。淞沪战役后,他率残部退守到浙皖边境,收编了长兴零散地方武装及长兴煤矿矿工,于1938年1月被委任为苏浙皖边区游击队司令(少将)。一度进入江苏溧阳县城,将汉奸组织“维持会”首恶陈燮坤等6人在十字街口当众铡首示众3天。1938年2月拔除日寇大云寺据点,3月牺牲于与白岘交界的宜兴太华乡金鸡岭。

  王禹九(1902—1939),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9军参谋处处长,黄岩县(今黄岩区)人。1920年考入浙江陆军干部学校。193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98师587团上校团长时,因购买大批进步书籍和与中共上海党组织有联系而被撤职关押。抗战爆发后获释,奉命至抗日前线接任第79军76师226旅副旅长,参加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屡立战功。后调任第79军军部少将参谋处长。1938年10月率部转入江西南浔线上对日作战。1939年3月26日,79军军部在虬岭陷入敌军重围,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

  陈安宝(1891—1939),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军长兼第79师师长,黄岩县(今黄岩区)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连营团旅师长,屡建战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陈安宝率部参加淞沪会战,痛击松井石根指挥的日本华中方面军,立下战功。1938年,任29军军长,率部策应了万家岭战斗,为“万家岭大捷”做出贡献。1939年5月6日,陈安宝在南昌会战中不幸中弹牺牲。他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第一位牺牲的中国军长,是浙江在抗战中殉国的最高级别将领。

  茅丽瑛(1910—1939, 女),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杭州市人。1931年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法律系,1935年参加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会,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海关乐文社。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参加战时服务团及救亡长征团,南下到广东、香港等地宣传救国。后回上海在启秀中学任教。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1939年9月,在上海发起义卖活动以救济难民和支援新四军。同年12月,遭汪伪特务暗害。电影《七月流火》即以茅丽瑛事迹为题材。

  任光(1900—1941),著名音乐家,嵊县(今嵊州市)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7年回到上海,加入“左翼剧联音乐小组”、 “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等进步组织,与聂耳、张曙、吕骥等推动革命新音乐的创作与发展。他创作的影片主题曲《渔光曲》成为著名经典。1936年,因创作抗日救亡歌曲《打回老家去》影响巨大,受到日本特务的迫害。1940年夏,受新四军军长叶挺的邀请到新四军政治部战地文化处负责音乐工作。他创作了《擦枪歌》、《新四军东进曲》等歌曲,深受指战员喜爱。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战斗中牺牲。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悼念文章,誉其为“民族的号手”。

  何云(1905—1942),《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上虞县(今上虞区)人。1930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 九一八事变后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任“上海国民御侮自救会”宣传部长,同年6月被上海国民党宪兵司令部逮捕,抗战爆发后获释放。1938年,党中央决定创办《新华日报》,何云被调往汉口参加筹备工作,12月出任《新华日报》华北分馆管理委员会主任(社长)兼总编辑,于1939年元旦创刊了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该报被根据地军民称为“华北抗战的向导”。1942年5月28日,何云在日军对太行山大“扫荡”中牺牲。

  林心平(1919—1942, 女),金坛、溧阳、宜兴、武进、丹阳五县抗日联合政府文教科科长,平阳县人。1935年考入温州乡师简易部学习, 1936年8月到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上海八路军办事处机要秘书。1937年冬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夏到武汉中共长江局任国民党战地服务团政治干事。1939年秋调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任一支队文工团副团长,后以小学教师身份去新昌地区组织抗日武装。1941年1月任金坛五县联合文教科科长,后兼任宜兴官林区区长。1942年产后重病,因叛徒出卖而被日军逮捕,壮烈牺牲。

  朱程(1901—1943),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苍南县人。早年就读温州商业学校、厦门集美学校,192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6期,1934年赴日本留学。抗战爆发后,任河北民军四团团长,1939年参加八路军,改编为华北抗日民军,任司令员,并经朱德、闻允志介绍加入共产党。后任华北抗日民军第一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3年中,朱程率部经过大小百余次战斗,开辟了以内黄县为中心的沙区抗日根据地。1943年9月在山东曹县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主力突围与30多位战友一起与敌同归于尽。

  雷烨(1917—1943),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金华县(今金华市金东区)人。原名项俊文,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改名雷烨,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与魏巍、沙飞等齐名的著名战地记者,曾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他以笔为刀,用相机记录潘家峪惨案等真实历史。1943年4月20日晨,雷烨带领两名警卫员到平山县曹家庄(原晋察冀画报社驻地)取秘密文件,回途中与日军遭遇,被敌包围。雷烨撕毁携带的文件、砸碎相机镜,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英勇牺牲。

  吕公良(1903—1944),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5军新编29师师长兼许昌警备司令,开化县人。192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三军八十九师。1936年北上抗日,历经1937年的晋中太谷战役,1938年的鲁南大会战、台儿庄战役,1939年的鄂北会战等重大战斗,屡建功勋。1943年出任国民党第15军新编29师中将师长。1944年4月23日至28日,日军分三路南下侵犯,河南许昌处于重围之中。许昌保卫战持续两天两夜,吕公良誓死守卫,伤亡惨重,壮烈殉国,后被追认为上将。

  郁达夫(1896—1945),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著名作家,富阳县(今富阳市)人。1913年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学习。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第一本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主编《大众文艺》,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30年代由上海移居杭州,住于大学路附近场官弄“风雨茅庐”。1937年任神州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长。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抗日救亡宣传,任《星洲日报》副刊编辑、《华侨周报》主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1942年流亡至印尼苏门答腊岛。1945年8月29日,因身份暴露被日本宪兵杀害。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